以下內容轉自化妝品報微信公眾號
今日(8月29日),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已經進入第6天,核污水排海引發的連鎖反應正持續擴大。在化妝品消費領域,網絡上抵制日系化妝品品牌的聲浪高漲,除此之外,消費者對使用日本原料的國貨化妝品的討論也愈演愈烈。
在小紅書社交平臺,不少網友貼出正面回應沒有使用日本原料的護膚品牌,并表示對含糊其詞不正面回答的品牌一律按照使用日本原料“處理”,拒絕購買。在一篇名為“核污水|國產護膚品原料商家回應合集(不刪)”的筆記中,該作者結合網上信息和自己詢問客服所得的信息,整理出了正面回應無日本原料的本土護膚品牌、部分含有日本原料的品牌、未明確回復的本土品牌。
其中,“正面回應沒有日本原料的品牌”合集中列舉了春日來信、且初、芙清、野獸代碼、瑪麗黛佳等三十多個品牌;“部分產品有日本原料的”則有毛戈平、逐本、畢生之研、溪木源等二十多個品牌;未明確回復的品牌則涉及至本、紅之、943、雛菊的天空等十余個品牌。截至發稿,該條筆記點贊收藏量已超3.2萬,在輿論的壓力下,上述被“點名”的美妝品牌紛紛下場自證清白。
據《化妝品報》不完全統計,包括畢生之研、逐本、至本、她多喜、雛菊的天空、惜玥、紅之等多個國貨品牌已發布“關于產品是否添加日本產地原料的聲明”,對產品是否含有日本原料問題做出回應。畢生之研在品牌聲明中表示,目前在售的畢生之研早C晚A眼霜、眼霜PRO生產日期均在2023年7月前。其中VC-IP及葡糖橙皮苷兩種原料的產地均不在日本核輻射區域內,原料商均已提供了無輻射影響的聲明,且進口時經過海關嚴格檢測。小C管(酯化VC御氧精華液)、CA瓶(雙管亮膚抗皺精華)中涉及的VC-IP已在今年6月生產的最新批次中完全替換為國產。
至本、943、優時顏、逐本等多個含有日本原料的本土美妝品牌更是把旗下產品送到相關檢測中心進行放射性物質檢測,并公開了核輻射檢測報告。逐本方面表示,部分產品有少量日本乳化劑原料,但原料產地不在核輻射區內,且相關產品已通過核輻射相關檢測。
943表示,將產品中涉及到的五款日本原材料,即苯氧乙醇、稻(ORYZA SATIVA)胚芽油、丁二醇、二氧化鈦/氫氧化鋁/硬脂酸、椰油酰甘氨酸鉀送檢,已經通過放射性核素檢測,檢測結果顯示為Y放射性核素未檢測出。除新銳品牌之外,頭部國貨品牌養生堂YOSEIDO也表示,養生堂為國貨品牌,前期部分產品產地在日本,品牌進口化妝品的生產工廠遠離福島,且目前在售進口產品均為2023年2月前進口。養生堂進一步表示,2019年品牌在浙江湖州安吉縣的國內工廠已經建成投產,目前已經全部實現國產化。核污水風波下,卷入核爭議的國貨品牌集體“去日本化”,逐本甚至在聲明中對品牌位于日本的辦公室進行澄清,其表示,“逐本日本辦公室已于兩月前開始撤出準備,逐本創立初始即堅持自主研發,全部研發人員、實驗室、生產場地位于上海和杭州。創始人及全體員工都為中國人?!?/span>資深美妝評論人、億優美數字供應鏈平臺創始人白云虎表示,中國品牌的全球競爭力必定要建立在對消費用戶負責,以及對品牌價值的長遠堅持之上。從這兩點來說,任何影響品牌用戶和品牌戰略價值塑造的事件都需要密切關注。 “核污水事件引發的一系列負面輿情,是任何一個國產品牌都不能承受的,國貨品牌快速做出切割情有可原?!睆V州麥穗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劉博說道。
核污染恐慌已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受多方影響,目前已有國產品牌公開宣布更換日本進口原料,推進自研原料進程。“核污水排放事件的發生,讓我們加速了原料更換的進程。”逐本在公告中表示,品牌基于中國植物、中國特色精油及前言技術的鉆研,已于3年前深入國內供應鏈,和中國成分供應商密切合作、共創研究與開發多款原料,未來也將持續不斷投入更多科研資金用于中國特色原料、中國前言原料的開發,確保原料的本土化研發生產、供應安全可靠。
△逐本品牌聲明
至本在聲明中表示:“從2019年推出特安修護系列起,至本就已經明確自研原料的發展路線,目前已有至少二十款自產原料投入生產,未來我們也將繼續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原料研發,保障原料供應安全。”
畢生之研也表示,品牌已于今年3月開始測試國產原料版本,并計劃于10月進行眼霜產品的升級。在后續生產批次中,將完全替代日本產地原料。自主研發實力成為國貨品牌下半場競爭的關鍵,業內人士認為,日本核污水全球性事件在某種程度上將倒逼品牌加快自主研發進程,提升品牌競爭壁壘。“要解決‘卡脖子’難題,自研原料是國貨品牌的必由之路。”天勤品牌咨詢管理(廣州)有限公司CEO羅文琴說道。也有業內人士直言,中國大部分的進口化妝品原料來源于歐洲和日韓,而我國在化妝品原料方面恰恰起步較晚,國貨不可能完全避免日本的原料。劉博也表示,品牌更換原料可以在心理上獲得消費者認可,但并不代表消費者對產品(質量)會有更多的認同感。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內,品牌是否要重新去做成分、配方的改變,或是兩難選擇?;瘖y品法規咨詢公司恩特科技總經理賈逸丹指出,如果是同一種原料僅更換原料商,那么只需在系統中做更新。但現在原料商為了提高自己的門檻,很多原料是復配成分,品牌可能在短時間找不到同等比例的復配原料,就需要改配方,這就意味著產品所有的基礎測試、備案、功效評價都需要重來一遍。接下來,核污染事件影響或仍將進一步擴散,其將如何影響國貨品牌的發展?對此,白云虎認為,任何一種全球性事件,對中國的化妝品品牌一定是利好,但中國本土品牌能不能抓住機會去升級自己的原料體系,升級基礎科研能力,還需具體分析。據他觀察,國貨品牌有兩個大的方向,其一是走拼多多式路線的低價品牌,這類品牌一定是不會在研發上花精力的。而此次事件是重大利好。他進一步表示,日本核污染是否對中國品牌下一步的發展有明顯的影響,且需要為此采取一些必要的行動,還需要客觀、準確、理性地看待。
編輯:肖紅
內容轉自化妝品報